黃帝内經·陰陽别論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别于陽者,知病處也,别于陰者,知生死之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别于陽者,知病忌時,别于陰者,知死生之期。
謹熟陰陽,無與衆謀。所謂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凡持真脈之藏脈者,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
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其傳為索澤,其傳為㿗疝。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洩;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萎易,四肢不舉。
鼓一陽曰鈎,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陰争于内,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結陽者,腫四支。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二陽結,謂之消。
三陽結,謂之隔。
三陰結,謂之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陰搏陽别,謂之有子。
陰陽虛,腸澼死。
陽加于陰,謂之汗。
陰虛陽搏,謂之崩。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譯文
黃帝問道:人有四經十二從,這是什麽意思?歧伯回答說:四經,是指與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十二從,是指與十二個月相應的十二經脈。
脈有陰有陽,能了解什麽是陽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陰脈,能了解什麼是陰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陽脈。
陽脈有五種,就是春微弦,夏微鈎,長夏微緩,秋微毛,冬微石。五時各有五髒的陽脈,所以五時配合五髒,則為二十五種陽脈。
所謂陰脈,就是脈沒有胃氣,稱為真髒脈象真髒脈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征,敗象已見,就可以斷其必死。
所謂陽脈,就是指有胃氣之脈。
辨别陽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病變的所在;辨别真髒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時期。
三陽經脈的診察部位,在結喉兩旁的人迎穴,三陰經脈的診察部位,在手魚際之後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狀态之下,人迎與寸口的脈象是一緻的。
辨别屬陽的胃脈,能知道時令氣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屬陰的真髒脈,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時期。
臨證時應謹慎而熟練地辨别陰脈與陽脈,就不緻疑惑不絕而衆議紛纭了。所謂脈象的陰陽,脈去為陰,脈來為陽;脈靜為陰,脈動為陽;脈數遲為陰,脈數急為陽。
凡診得無胃氣的真藏脈,例如:肝脈來的形象,如一線孤懸,似斷似絕,或者來得弦急而硬,十八日當死;心脈來時,孤懸斷絕,九日當死;肺脈來時,孤懸斷絕,十二日當死;腎脈來時,孤懸斷絕,七日當死;脾脈來時,孤懸斷絕,四日當死。
一般地說:胃腸有病,則可影響心脾,病人往往有難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會月經不調,甚至經閉。若病久傳變,或者形體逐漸消瘦,成為“風消”,或者呼吸短促,氣息上逆,成為“息贲”,就不可治療了。
一般地說:太陽經發病,多有寒熱的症狀,或者下部發生癰腫,或者兩足痿弱無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傳化,或為皮膚幹燥而不潤澤,或變為頹疝。
一般的說:少陽經發病,生發之氣即減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洩瀉。若病久傳變,或為心虛掣痛,或為飲食不下,阻塞不通。
陽明與厥陰發病,主病驚駭,背痛,常常嗳氣、呵欠,名曰風厥。
少陰和少陽發病,腹部作脹,心下滿悶,時欲歎氣。
太陽和太陰發病,則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或者四肢不能舉動。
脈搏鼓動于指下,來時有力,去時力衰,叫做鈎脈;稍無力,來勢輕虛而浮,叫做毛脈;有力而緊張,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脈;有力而必須重按,輕按不足,叫做石脈;既非無力,又不過于有力,一來一去,脈象和緩,流通平順,叫做滑脈。
陰陽失去平衡,以緻陰氣争勝于内,陽氣擾亂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陽熏肺,發生喘鳴。
陰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陰陽的平衡,是謂正常。
如果以剛與剛,則陽氣破散,陰氣亦必随之消亡。
倘若陰氣獨盛,則寒濕偏勝,亦為剛柔不和,經脈氣血亦緻敗絕。
屬于死陰的病,不過三日就要死;屬于生陽的病,不過四天就會痊愈。
所謂生陽、死陰:例如肝病傳心,為木生火,得其生氣,叫做生陽;心病傳肺,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陰,肺病傳腎,以飲傳陰,無陽之候,叫做重陰;腎病傳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陰,是不治的死症。
邪氣郁結于陽經,則四肢浮腫。
以四肢為諸陽之本;邪氣郁結于陰經,則大便下血,以陰絡傷則血下溢,初結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陰經陽經都有邪氣郁結,而偏重于陰經方面的,就會發生“石水”之病,少腹腫脹。
邪氣郁結于二陽(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則腸胃俱熱,多為消渴之症。
邪氣郁結于三陽(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則多為上下不通的隔症。
邪氣郁結于三陰(足太陰脾、手太陰肺),多為水腫膨脹的病。
邪氣郁結于一陰一陽(指厥陰和少陽)多為喉痹之病。
陰脈搏動有力,與陽脈有明顯的區别,這是懷孕的現象。
陰陽脈(尺脈、寸脈)具虛而患痢疾的,是為死症。
陽脈加倍于陰脈,當有汗出。
陰脈虛而陽脈搏擊,火迫血行,在婦人為血崩。
三陰(指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之脈,俱搏擊于指下,大約到二十天半夜時死亡;二陰就(指手少陰心、足少陰腎)之脈俱搏擊于指下,大約到十三天傍晚時死亡;一陰(指手厥陰心胞絡、足厥陰肝)之脈俱搏擊于指下,而鼓動過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陰三陽之脈俱搏,心腹脹滿,陰陽之氣發洩已盡,大小便不通,則五日死;三陽(指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之脈俱搏擊于指下,患有溫病的,無法治療,不過十日就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