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桂

曆史來源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桢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桢被殺害了。姬季桢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将姬季桢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于齊國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于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桢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家族名人
  桂萼:字子實,号古山,江西安仁(今江西東鄉東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丹徒知縣,史稱其人性剛使氣,屢忤上官,後調知浙江青田,不赴。用薦起知武康,複忤上官下吏,還遭到禦史白簡彈劾。桂萼不但屢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書手的關系也不協調,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中實屬少見。桂萼在縣任職,非常了解缙紳勢家及豪強地主欺隐土地逃避賦役的情況,深知賦役不均給朝廷的統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之,他積極緻力于均平賦役的工作。然而官豪勢家總是通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賦役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官豪勢家不但通過詭寄、飛灑等諸種手法欺隐土地,又獨占肥沃的土地,卻隻按低稅率交納很少的田租,不願為農民“分糧”和“為裡甲均苦”。隻要有志于清理賦役積弊改變不公正狀況的州縣正官着手于丈量土地或均平賦役,“勢家即上下夤緣,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為。桂萼曆次任上,都緻力于均平賦役。正嘉之際,他任成安知縣,排除多方阻難,終于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額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頃五十九畝九分”,清丈之後,“均量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頃四分五厘”。丈地之後,桂萼“計畝征糧,民不稱累”,糾正了當地社民享無稅之田、屯民供無田之稅的不合理現象。桂萼看不慣官場中的貪污腐化,痛恨勢家豪強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結、在征賦派役中營私舞弊的各種醜行,這就是桂萼屢忤上官下吏的社會原因。
  桂馥:清朝文字訓诂學家,山東曲阜人。他治學潛心于文字訓诂,曾用40年的時間,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義證》50卷。他與同時代的段玉裁齊名,世稱“段桂”。
  桂彥良:名德,号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随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禦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于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谥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廣東省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仆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中行:字履真,江西省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為諸生。鹹、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籓率師征撚,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撚薮也,中行單騎曆諸圩,曉以利害,擇良幹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撚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迹。歲馀,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釐榷。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桢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财,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内艱歸,服阕,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钜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赈,修堤埝二百馀裡。又濬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饑。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嶽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複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籓祠。

遷徙分布
  (缺)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桢,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桢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桢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桢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桢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甯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于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甯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禦口贊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迹。彥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諒、桂琏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