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莊

曆史來源
  1、出自芈姓,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之後,以谥号為氏。據《急就篇》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楚國君王芈旅去世後,谥号為“莊”,即曆史上德楚莊王。楚莊王德支庶子孫,以祖上谥号為姓,成為莊氏。
  2、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戴公武莊之後,以祖字為氏。據《姓氏考略》和《資治通鑒音注》所載,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其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一支。莊姓形成以後,曾于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莊姓在漢明帝以後改為嚴姓。魏晉南北朝時,有的嚴姓複祖姓仍為莊姓,故曆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說。莊姓望出天水(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今回、滿、台灣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家族名人
  莊周:即莊子,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一說今河南省商丘)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做過漆園吏。著書十餘萬言,往往出以寓言,主張清靜無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著有《莊子》,唐代改稱《南華真經》。
  莊忌:吳(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人,西漢道家、文學家。其思想傾向老莊,提出退身窮處,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學。認為現實生活混濁黑暗,一無是處。
  莊徽:揚州江都(今屬江蘇省)人,北宋官吏。進士出身,曆任徽猷閣待制、平江太守等職。居官有令名,無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緻仕。
  莊夏:莊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今屬福建省)人,南宋大臣、學者。進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煥章閣待制。有《禮記解》、《典故備記》、《國史大事紀》等。
  莊綽: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學者。最高職任過鄂州、筠州知府。其學有淵源,多識轶聞舊事。有《雞肋篇》、《杜集援證》、《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莊昶:字孔旸,号定山。應天府江浦(今屬江蘇省)人,明代官吏、學者。進士出身,曾任翰林檢讨,後谪桂陽州判官。淪落三十年,以講學為務。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刻意為詩,而喜用道學語言。有《莊定山集》。
  莊青翟:高祖時大将、武強侯莊不識之孫,漢代大臣。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武帝時曾任禦史大夫、太子少傅。後任相三年,于官場争鬥中自殺。
  莊際昌:福建省永春人,明代大臣。萬曆年間狀元,因不願依附魏忠賢,還家不出。後起為國子祭酒。
  莊有恭:廣東省番禺(今廣州市)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狀元,授修撰、曆任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巡撫、刑部尚書、官至協辦大學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工書。有《三江水利紀略》。
  莊存與:江蘇武進人,清代官吏、學者、經學家、教育家、常州學派的開創者。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禮部左侍郎。不斤斤計較于文字訓诂,提倡今文經學,又兼治古文經學。有《毛詩說》、《周官記》、《周官說》、《味經齋遺書》等。
  莊培因:莊存與弟,清代官吏、學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修撰,曆官侍講學士。以詩文名,而恭和禦制詩居大半。有《虛一齋集》。
  莊述祖:莊培因子,清代官吏、經學家。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桃源同知、旋辭官養親,著書十六年。治經能傳伯父存與之學,以研求精密著稱。有《夏小正經傳考釋》、《尚書今古文考證》、《毛詩考證》、《五經小學述》等。
  莊亨陽:明清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因治理淮河受到朝廷重用,曾任多省的欽差、巡撫、巡按,并且是當時太子的老師,官至一品。清乾隆年間的太子亭,也是一處正在修繕的莊亨陽古迹。莊亨陽擔任國子監助教時,教學十分出色。他的一名學生(太子)當了皇帝後,為了答謝恩師,特賜建太子亭,并規定官吏從亭子前經過時,必須像恭迎禦駕那樣,“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頂禮膜拜,鞠躬而行。莊亨陽的出生地“秋水堂”,于上世紀初被大水沖毀,今後也将逐步複原。

遷徙分布
  先秦時代,莊姓已經向各地播遷。時齊有莊暴、莊賈,越有莊舄,楚有莊豹、莊足喬、莊辛、莊善,宋有蒙人莊周。這些史實表明當時齊(今山東省)、楚(今湖北省)、越(今浙江省)、宋國蒙(今河南省與安徽省間地)都有莊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蹤迹。據《史記·西南夷傳》所載,莊王苗裔莊足喬(一作莊豪)率軍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雲南滇省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無歸路,莊足喬遂在滇稱王。漢武帝時,始歸順漢朝,時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這就說明,莊姓在先秦時代已經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傳播。秦漢之際,莊姓依舊以湖北、河南為其繁衍中心,此際莊姓有莊青翟入朝為相,另有吳(今江蘇省蘇州)人莊忌,為莊姓傑出代表。東漢明帝時,因明帝名劉莊,避諱改莊為嚴,自莊光(後改嚴光)開始,莊姓長時間為嚴姓所掠美。魏晉以後,有嚴姓複本姓,從此莊、嚴二姓并行全國。十六國時期,莊姓子孫紛紛從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後遷居今甘肅的天水、浙江的紹興、山東和江蘇間地,後來發展成了莊姓天水郡望、會稽郡望和東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審知入閩,落籍永春桃源裡蓬萊山,是為莊姓入閩始祖。宋末元初,莊森長子莊韋之後裔莊诏遷廣東陸豐上沙鄉開基;四子莊甲之後,入閩第八世莊元吉為桃源錦繡本派始祖。另有裔孫莊哲遷居同安,哲弟莊光徙潮陽。莊元吉長子名翼,其重孫莊孫遷居青陽開基;三子名晦,其重孫莊同遷惠安雲頭鄉開基;四子莊夏,其孫莊彌淵遷潮安開基;彌淵重孫莊才翁遷同安開基。明初,山西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莊姓人渡海到台灣者,以南靖莊三郎派下居多,其中農民起義軍首領莊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遷居台灣鳳山(今高雄縣治)竹仔港莊。亦有莊姓入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如今,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台灣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