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血絡論

  黃帝曰:願聞其奇邪而不在經者。

  岐伯曰:血絡是也。

  黃帝曰:刺血絡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拔(别本作發)針而腫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拔(别本作發)針而面色不變而煩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動搖者,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曰: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新飲而液滲于絡,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陰氣積于陽,其氣因于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裡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悗者,刺絡而虛經,虛經之屬于陰者,陰脫,故煩悗。陰陽相得而合為痹者,此為内溢于經,外注于絡,如是者,陰陽俱有餘,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

  黃帝曰:相之奈何?

  岐伯曰:血脈者,盛堅,橫以赤[M1] ,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則而瀉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失數而反,各如其度。

  黃帝曰:針入而肉着者,何也?

  岐伯曰:熱氣因于針,則針熱,熱則内着于針,故堅焉。

譯文

{

  黃帝說:我想知道奇邪不在經脈的情況。

  岐伯說:(奇邪侵入經脈之前,先留滞在絡脈,引起絡脈的瘀血,)這就是血絡。

  黃帝說:有時針刺血絡放血會使病人昏倒其原因是什麼?有時針刺放血其出血呈噴射狀是為什麼?有時針刺放出的血量少,且色黑質濁是為什麼?有時血質清稀且其中一半像水液一樣是為什麼?有的拔針後局部腫起是為什麼?有的無論出血量或多或少都出現面色蒼白是為什麼?有的拔針後面色不變但感覺心胸煩悶是為什麼?有的雖然出血很多但病人沒有任何不适是為什麼?以上八種情況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經脈中氣偏盛而血偏虛的,針刺絡脈放血則脫氣,氣脫失會出現昏倒。經脈中氣血俱盛而陰氣較多的,血也流行滑疾,針刺絡脈放血時血液就會噴射而出。陽氣蓄積于絡脈之内,停留已久而不能外瀉,可導緻血色黑暗而稠濁,所以血也就不會遠射。剛剛飲過水而水滲入到血絡中,尚未與血液完全混合,所以針刺放出的血中有水液夾雜。那些不是由于剛飲過水的,由于體内原本有水液,因為水液停留日久,則蓄積形成水腫病。陰氣積聚在陽分,已經滲入到絡脈,所以在刺絡脈時血還沒有流出而氣先流出,所以使局部腫起。陰氣和陽氣剛剛相遇而尚未彼此協調,就針刺絡脈放血使陰氣、陽氣同時外瀉,就會陰氣、陽氣都虛,且表裡失去聯系,所以使面色無華而呈現蒼白色。針刺絡脈出血過多,雖面色不變而心胸煩悶,是因為針刺絡脈而使經脈空虛,空虛之經脈連接五髒之陰,陰脫,因此心中煩悶。陰陽的邪氣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痹症,邪氣在内充溢于經脈,在外滲注于絡脈,像這種情況,陰陽都是邪氣有餘,針刺放血時出血雖多一些,也不會感覺虛脫。

  黃帝說:怎樣來觀察血絡呢?

  岐伯說:血脈中邪氣亢盛的,血絡大而堅硬、充盈于皮下而色紅,上下沒有固定部位,小的像針,大的像筷子一樣粗細,遇到這種情況,施用瀉法針刺絡脈放血是安全的,但要注意在施治時,切不可違背治療的常規。如果不按常規要求,非但沒有療效,還會出現上述那些已見的不良症狀。

  黃帝說:進針以後,往往有肌肉緊緊地裹住針身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是由于體内熱氣作用于針體,使針體随之而熱,針體熱則導緻肌肉與針粘附在一起,所以出現針在肌肉中堅固而不能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