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简介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硖石(今河南陝縣)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雙全,曆仕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書。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後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刺史。唐玄宗親政後,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梁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并稱唐朝四大賢相。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谥文獻。

家庭成員

父親:姚懿,官至巂州都督,谥号文獻。

母親:劉氏,襄州長史劉志逵之女,封彭城郡夫人。

兄弟:姚元景,曾任宗正少卿。

兒子:姚彜,官至光祿少卿。

兒子:姚異,官至坊州刺史。

兒子:姚弈,曾任禮部侍郎、尚書右丞,後受侄子姚闳牽連,貶為永陽太守。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墓葬紀念

墓葬

姚崇墓位于河南省伊川縣彭婆鎮許營村,2008年被列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後世紀念

唐朝開元年間,百姓便把姚崇的畫像當作真神來供奉。許多地方都為他修蓋廟宇,希望他能保佑人民,降臨福祉。台灣省雲林縣虎尾鎮還保存有姚王爺廟,以祭祀姚崇。

北宋元祐年間,陝州知州遊師雄因仰慕姚崇,在姚崇故鄉陝州(今河南陝縣)設立姚公祠。在姚崇後裔散居各地的情況下,姚公祠被人們祭祀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轶事典故

力保百官

武則天曾與侍臣談論起周興、來俊臣主持刑獄,朝臣反逆案件頗多一事,懷疑其中是否有冤獄。姚崇進言道:“垂拱以來因謀反罪被處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興等羅織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勞造成的。陛下派親近大臣去查問,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裡還敢動搖他們的結論!被問之人如果翻供,又懼怕慘遭毒刑,與其那樣不如早死。如今酷吏誅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擔保,今後朝廷内外大臣不會再有謀反的人。若是稍有謀反之實,我願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責。”武則天大悅道:“以前的宰相都順從周興等人,使酷吏得逞,讓朕成為濫用刑罰的君主。聽到你說的話,很合朕心意。”于是賞賜姚崇白銀千兩。

泣辭舊主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移居上陽宮,百官都為唐朝複辟而相互稱慶,隻有姚崇哭泣不止。張柬之對他道:“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恐怕您從此要大禍臨頭了。”姚崇道:“我長期事奉則天皇帝,現在突然辭别,感到悲痛難忍。我随你們誅除兇逆,是盡臣子本分,今日泣辭舊主,也是人臣應有的節操,就算因此獲罪,我也心甘情願。”

疏汏僧尼

唐中宗時期,貴戚競相營建佛寺,濫度僧尼。很多富戶強丁也乘機削發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執政後,進言道:“佛圖澄、鸠摩羅什号稱高僧,也不能挽救後趙、後秦的滅亡。齊世宗、梁武帝崇信佛教,卻未能免除災殃。陛下隻要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就是佛身,無需剃度奸詐之徒,讓他們敗壞佛法!”唐玄宗采納了他的建議,命官員篩選淘汰全國僧尼,因弄虛作假被勒令還俗的多達一萬二千餘人。

貶斥功臣

唐玄宗繼位後,對輔助他發動政變的功臣多有貶斥,這和姚崇也有很大的關系。

姚崇擔任同州刺史時,張說曾因舊怨,唆使趙彥昭彈劾他。姚崇拜相後,張說非常惶恐,到岐王府中暗通款曲。一日,姚崇在退朝後故意落在後面,并在唐玄宗詢問時稱有足疾。玄宗問道:“是不是很痛。”

姚崇答道:“我心裡擔憂,痛楚不在腳上!岐王是陛下愛弟,張說是朝中輔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為張說所誤,所以我很擔憂。”唐玄宗因此将張說貶到相州。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薦,後與姚崇并列相位,對他略有輕慢。姚崇便排擠魏知古,讓他擔任吏部尚書,到洛陽主持選官。魏知古非常不滿。姚崇之子趁機請托于魏知古,被魏知古告知玄宗。玄宗假意問姚崇道:“你兒子才能如何?現在何處?”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兩個兒子在洛陽任職,欲望很多但不謹慎。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他們一定是借此請托于魏知古。”唐玄宗認為姚崇公正無私,而魏知古卻有負于姚崇,欲罷免他的官職。姚崇道:“臣的兒子行為失檢,擾亂法紀,陛下卻罷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會以為陛下偏私于臣。”唐玄宗雖然作罷,最終還是将魏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劉幽求、鐘紹京也都因為姚崇的彈劾而遭到貶黜。

救時宰相

姚崇曾問紫微舍人齊浣:“我為宰相,可以和什麼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嬰嗎?”齊浣道:“管仲晏嬰所行政策雖不能傳諸後世,但在他們執政時期卻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則随時更改,從這一點來看,您似乎比不上他們。”姚崇又問:“那我是個怎麼樣的宰相?”齊浣道:“您是個救時之相。”意思是說姚崇隻是拯救時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時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太廟自壞

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陽時,太廟突然崩壞。宋璟進谏道:“陛下三年服喪未滿,不可離京巡幸。發生災變,是上天用以警誡的,陛下應停止東行。”唐玄宗又詢問已經罷相的姚崇,姚崇道:“太廟原是前秦時期修建的宮殿,後被隋文帝改為太廟,又被大唐所襲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若有朽壞也會崩塌,何況木料。這次太廟崩壞隻是湊巧與陛下東行碰到一起,不是因為你要東行才崩塌的。陛下因關中歉收,糧運勞民,才東幸洛陽,這是為了百姓。東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駕準備,陛下停止東行,豈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見,陛下繼續東行,至于太廟,讓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悅。

算計張說

張說曾與姚崇一同擔任宰相,但常發生矛盾,對他怨恨很深。姚崇臨死時,囑咐兒子道:“我死之後,張說出于禮節,一定會來吊唁。你們可将我收藏的珍寶器皿全部陳列出來,他最喜愛這類東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們就會有危險了;如果他看了,你們就将他喜歡的送給他,并請他為我撰寫神道碑。你們得到碑文後,馬上謄寫,呈報皇帝後立即雕刻。張說一定會後悔,必會索回碑文,你們就告訴他已經呈報皇帝。”姚崇死後,張說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樣,為他寫了碑文,給他很高的評價,但随即後悔,派人索回,說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訴來人,碑文已通過皇帝審閱。張說知道後,懊悔的道:“死去的姚崇還能算計活着的張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