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詩人。字玄卿。漢族,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曆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内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炀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 8篇。事迹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道衡的詩詞>>

劉斌

"劉斌,南陽人,唐代詩人。有辭藻,嘗與虞世南、也德紹、劉孝孫等結文會。事窦建德,為中書舍人。又事劉黑闼。及敗,沒突厥中。詩四首。" 劉斌的詩詞>>

楊廣

"隋炀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今陝西華陰)人,生于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後的次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緻了隋朝的滅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殺。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孫楊侗谥為世祖明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楊廣的詩詞>>

葉法善

"葉法善(616年-720年),字道元、太素、羅浮真人,括州括蒼縣(今浙江省麗水市)人。葉法善郡望是南陽郡,占籍為松陽卯山懷德裡,鄉貫是栝州松陽。代表作品《留詩》。葉法善有雙銅印遺世,俗稱“天師印”,被奉為驅魔之寶。葉法善之祖,名國重,葬于松陽之酉山,法善于其處置道院,立碑于下,并請北海為其祖作碑文。北海夢葉法善再來求書,允之,書未盡,鐘鳴夢覺,至丁字下,數點而止。當法善刻碑畢,将墨本前往緻謝,北海驚道:始吾以為夢,乃真邪?此即世所盛稱之追魂碑,亦稱丁丁碑也。" 葉法善的詩詞>>

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甯遼陽南),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瓦崗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在瓦崗軍原領袖翟讓準備讓位給他時,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他不得已殺瓦崗軍舊主翟讓,引發内部不穩,被隋軍屢敗。後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彥師斬殺于熊耳山。" 李密的詩詞>>

呂讓

"呂讓,生卒不詳,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人,潭州刺史呂渭之(四)子,初為太子右庶子,後遷海州刺史。隋朝詩人,僅一首作品《和入京》傳世。" 呂讓的詩詞>>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生于潤州建康城(今江蘇南京),王導八世孫。隋朝大臣,文學家。少有逸才,初仕陳朝,陳亡入隋,晉王楊廣引為學士。大業初年,為著作佐郎。從征遼東,進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倫,自恃才高,淩傲時人。楊玄感常與交遊,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謀反敗亡,潛還江左,被捕坐誅。" 王胄的詩詞>>

尹式

"尹式(暫且不知~604)隋代河間(現屬河北)人。博學能詩,少有令問。仁壽中,任漢王楊諒記室,王甚重之。仁壽四年(604),文帝死,楊諒起兵反對楊廣失敗,尹式自殺。其族人正卿、彥卿俱有俊才,名顯于世。尹式原有文集,已失傳,今存詩二首。" 尹式的詩詞>>

盧思道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範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于當時,仕于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诏文林館。北周滅齊後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盧思道的詩詞>>

杜公瞻

"杜公瞻,生卒年不詳,隋代文學家。中山曲陽(今河北保定一帶)人。隋衛尉杜台卿侄子,官安陽令,曾奉敕編纂《編珠》,今存詩一首。杜公瞻為宗懔《荊楚歲時記》作注,并有意識地将《荊楚歲時記》所記南方風俗與北方風俗進行比較。後來,《荊楚歲時記》和杜公瞻的《荊楚歲時記注》一起流傳,人們習慣上仍将其稱作《荊楚歲時記》,從而使南北朝後期中國南北方的歲時風俗荟萃于一書之中,對中國歲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杜公瞻的詩詞>>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