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简介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号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隐居于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瓒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内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隐于天台山寒岩。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人物評價

寒山的詩風和100年前的王梵志一脈相承,也是口語體的白話詩。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卻入山作了隐士。他與李白、杜甫同時代,放到星光燦爛的盛唐詩人堆裡,他的詩藝算不上高超,但淹沒不了個性的光輝。他生前寂寂無名,身後卻聲譽日隆,并綿延千年至今不斷——白居易、王安石都寫過訪拟他的詩集的詩篇,蘇轼、黃庭堅對他的詩有特殊的興趣,朱熹、陸遊關心過他的詩集的出版與校勘。他沒有正式進入哪所寺廟剃度,唐朝蘇州城外的一座著名寺廟(寒山寺)卻以他的号命名。他的詩歌的最早傳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說就把他編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卻被佛家公認為文殊菩薩再世。元代他的詩流傳到朝鮮和日本。明代他的詩篇收入《唐音統簽》的《全唐詩》中,被正統文化認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與他的好友拾得封為“和合二聖”,居然成了老百姓禮拜的婚姻神和愛神。。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他被封為祖師爺。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連真實姓名也沒有留下,隻是以号行世——寒山子。▲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生平自述

寒山的生平保留在他的詩篇裡。聽他自述:“尋思少年日,遊獵向平陵……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引自錢學烈《寒山詩校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寒山少年時,過着富家子弟的生活。青年時,照例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可是,他因為奇怪的原因而落選了——據《唐六典》雲:“吏部……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唐代選官量才有四個标準,分别是身材豐偉、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良。寒山“書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書法和文章都不錯,可惜爹娘把他的身材生矮小了,或者相貌不夠端正,而沒有選上官職。這是大唐科舉給人落下的一個話柄,當官的個個要相貌堂堂,這是奢侈的、唯美的,也是非人性的、不公平的标準。“個是何措大,時來省南院。年可三十餘,曾經四五選。囊裡無青蚨,箧中有黃卷。行到食店前,不敢暫回面。“寒山多次落選,最後無顔回鄉,滞留京城,成為一個流浪書生。“前度是富兒,今度成貧士。”“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兄弟責怪他,妻子不理他,在人世間,他求不到前程,又割絕了人情,整個世界都坍塌了,人生陷入絕境。帶着一身傷痛記憶,寒山浪遊天下,最後選擇上山去獨居。為什麼在大唐盛世做隐者?因為他無法在世俗生活中求得榮耀,在三十歲以後,他是被迫走上一條與一般文人不同的生活道路。這期間,要經曆多少心理煎熬和自我超越,才能擺脫世俗的束縛,跳出世俗主流的價值觀,獨自為自己尋找一個生存的依據?▲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評議研究

評議研究

五四運動時期,中華大地開始大力倡導白話文。胡适在其《白話文學史》﹙1928年新月書店出版﹚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績三人并列為唐代的三位白話大詩人。由此,寒山始受到國人的青睐,大陸及台灣學術界紛紛撰文評議寒山,新中國成立後到八、九十年代,寒山研究更呈現出雨後春筍之态勢。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寒山詩遠涉重洋傳入美國,美國“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将寒山奉為偶像,其詩一時之間風靡歐洲。寒山詩被翻譯成英語和法語為衆多的讀者所接受,在那裡,他赢得了比李白、杜甫還要高的聲譽。

寒山詩在二十世紀受到了中國及西方衆多讀者、研究者的關注。随着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腳步的逼近,文學及文化的全球化也成為一個重要話題,中國文學史上那些如寒山一樣能夠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所接納的詩人應當引起我們更多的重視。以下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百年中的寒山研究概況。

研究内容

二十世紀以來的寒山子研究,總體上可分為生平研究和作品研究兩大部分。關于寒山子生平研究包括對其生活年代、生活經曆、以及葬地三個方面的内容。關于寒山子生活年代問題,曆來有“貞觀說”(公元627—649)、“先天說”(公元712—713)以及“大曆說”(公元766—799)三種說法。貞觀說以唐代貞觀年間台州刺史闾丘胤所作《寒山子詩集序》為始,後經宋釋志南《天台山國清禅寺三隐集記》肯定,後人如宋釋志磐《佛祖統紀》、宋釋本覺《釋氏通鑒》、元釋熙仲《釋氏資鑒》、1979年版的《辭海》等均以此說為準,近有學者中亦有贊同此說者,其中以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詩》為代表。前者以詩為證,通過曆史與寒山詩的相互印證,指出寒山“約生于隋開皇三年(584),卒于唐長安四年(704)﹙也許是個概數,難以肯定﹚”。後者通過對寒山詩中所反映社會狀況的詳盡分析同樣支持貞觀說。先天說以宋釋贊甯所作《宋高僧傳》為濫觞。此說僅有元釋昙噩,撰于至正二年(公元1366)的《科分六學僧傳》和譚正璧所撰,1934年版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表示贊同。

得出看法

對寒山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及對詩歌内容分類的研究,有以下幾種看法。李振傑在《寒山和他的詩》中将寒山詩内容分為以下幾種:表達對戰亂時期社會倫理崩潰狀況下社會中醜惡現象的諷刺和嘲弄;對山林生活的描寫和吟詠;直接宣傳佛理;記叙個人生活及身世。李敬一在《寒山子和他的詩》中,把寒山子詩歌内容分為:反映農村生活和農民思想面貌;反映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和鬥争;反映統治階級内部矛盾、下層群衆的生活狀況、揭露社會上不合理的婚姻現象;反映沙門生活,宣揚虛無觀念、因果輪回、消極遁世以及描畫社會炎涼世态和城鎮、鄉村不同習俗等幾個方面。錢學烈《寒山子與寒山詩》對其詩歌也作了較系統的分類,将其詩歌分為:自叙詩、隐逸詩、風俗詩、道家詩和佛家詩五類,并分别對各類詩歌作了較詳盡的解釋和說明。項楚《寒山詩校注·前言》中認為寒山詩“從内容上大緻可以分為兩大類,即世俗詩與宗教詩,不過,二者并不是絕對地泾渭分明的。”其世俗詩中又包括抒情詠懷詩、諷世勸俗詩、山林隐逸詩等。通過寒山子詩歌内容的探究,可以使我們看清當時社會的基本面貌,從而進一步認識其詩歌的價值。寒山子的詩歌“有相當多的作品觸及現實生活,大談人生問題,從農業生産、社會道德、到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幾乎觸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角落,這部分詩歌不僅在绮靡軟媚的初唐詩風籠罩下面使人感到清新可愛,就是在高亢激昂的盛唐之音回蕩的時代裡,也掩蓋不了它的蓬勃生機和樸爽之美。”寒山詩歌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其對社會現實等各方面的反映表現出來。

除了對寒山詩歌總體上的内容分類研究外,由于寒山詩中表現出駁雜的儒、釋、道思想,有人認為其詩從内容上看“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因而,對寒山詩歌宗教思想的研究也頗為重要。張立道《淺談寒山子詩的道家思想》、錢學烈《試論寒山詩中的儒家與道家思想》,這兩篇文章對寒山詩所體現的儒、道思想有所論述。然而,寒山思想相對來說受佛教思想影響更大,其詩中體現佛禅思想的詩占一大部分。台灣黃永武指出:“唐人中以詩來寫禅理,寫得最多,寫得境界最精湛的,應該是寒山。”因而對其詩歌從禅的角度分析也是一個重要切入點。錢學烈在其《寒山子禅悅詩淺析》中,将其佛禅詩分作佛教勸戒詩和禅悅詩兩類,而其禅悅詩又分為禅語禅典詩、禅理詩、禅悟詩、禅境詩、禅趣詩幾類,并分析各類詩歌具體包含内容及思想特征,系統地對寒山子佛禅詩進行了分類整理工作。另有何西虹的《略論寒山景物詩中的禅意》一文,對寒山景物詩中所體現的禅意之美有所論述。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寒山詩集提要》中指出,寒山詩“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可見寒山詩歌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是探究其詩的藝術特色。李振傑《寒山和他的詩》中指出,寒山詩“蘊藏着神秘的禅機哲理”、“形式自由、感情樸實”、“語言通俗”、多用“比拟的手法”等幾大藝術特點。李敬一《寒山子和他的詩》中則指出,其詩歌“具有民歌那種通俗、質樸、生動、清麗的特色”、“常采用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尤其注重自然界聲音的模拟”、“體制上一般都較為短小……形式和風格是比較多樣的”等藝術特點。鐘文《詩僧寒山子》将其藝術風格概括為“譏諷時态,毫不容情”、“勸善戒惡,富于哲理”、“俚語俱趣,拙語俱巧(沈德潛《古詩源·例言》),耐人尋味”、“有許多比喻生動的句子”、“疊字的連用”等幾方面。《吳中先賢譜》蘇文編繪▲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藝術風格

寒山詩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情景交融, “信手拈弄”,“機趣橫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程德全在《寒山子詩集跋》(見清宣統二年(1910年)刻本)中指出“以诙諧謾罵之辭,寓其牢愁悲憤之慨,發為詩歌,不名一格,莫可端倪”;王宗沐序《寒山子詩集》(見明台州計謙亨刊刻本)有“如空谷傳聲,乾坤間一段真韻天籁也。”的評價。項楚在《寒山詩注·前言》中認為“不拘格律,直寫胸臆,或俗或雅,涉筆成趣”是寒山詩的總體風格。寒山詩所獨有的風格為後代文人所模仿,從而形成獨特的“寒山體”。  寒山子詩歌最大的特征就是接近口語。胡适在其《白話文學史》中認為,寒山、拾得是七世紀中期以後出現的“三五個白話大詩人”之一,是繼王梵志之後“佛教中的白話詩人” 。錢學烈《寒山子與寒山詩版本》指出:“寒山詩十分接近口語,堪稱唐代白話詩的典範,在白話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語言面貌,對于了解唐代口語的語音、詞彙、語法,對于研究中古和近代漢語,對于研究漢語發展史,都是極其珍貴的資料。”因而,從語言學角度研究寒山詩者也不在少數。錢學烈《寒山詩語法初探(上)》▲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