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简介

李綱

李綱(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成就

李綱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組織了東京保衛戰的城防,屢次擊退了金兵。雖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議,或者用了他的建議不久又廢除,可是他的忠誠義氣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綱有著《易傳》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論語詳說》十卷,文章、歌詩、奏議百餘卷,又有《靖康傳信錄》、《奉迎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志》、《建炎制诏表劄集》、《宣撫荊廣記》、《制置江右錄》。其中《靖康傳信錄》、《建炎進退志》、《建炎時政記》等,系李綱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親身經曆和親見親聞的記錄,是研究這段曆史的寶貴資料。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生平

早年經曆
李綱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輩起遷居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父親李夔,是北宋龍圖閣待制。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顔宗望(斡離不)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李綱向宋徽宗提出了傳位給太子趙桓,以号召軍民抗金的建議。

宦海沉浮
金兵撤離之後,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财”的罪名,先責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慶奉節白帝城)。

抑郁而終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禦史張浚彈劾,罷觀文殿大學士,仍留提舉洞霄宮之職。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間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縣)。禦史中丞王绹彈劾李綱“經年不赴貶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貶谪萬安軍(海南島)。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與子李宗之南渡瓊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貶流放遇赦後,隐居泰甯丹霞岩。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議和,宋向金稱臣納貢,李綱憂憤成疾。紹興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倉前山椤嚴精舍寓所,贈少師。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贈隴西郡開國公,谥忠定。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轶聞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綱被貶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亂,就在雷州停了下來。傳說李綱在雷州,寓居西關天甯寺一間一丈見方的禅房内。

貶瓊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綱和兒子渡海抵達瓊州(今海口)。傳說李綱一上岸,馬上就入鄉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倆向人打聽去萬安軍如何走,當地人告之:萬安離此地還有五百裡,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裡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還會遭劫。于是李綱登上東山嶺,準備皈依佛門,就在剛要削發之際,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塵緣未了”,不肯為之剃度。李綱無奈,隻好在寺中帶發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發來公文,:李綱被皇上赦免,準予放還,居住在何處自便。李綱父子倆聽到赦免消息後,并沒有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個多月。在李綱的詩歌總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錄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後,與渡海及海南有關的詩九首,可從中約略知道李綱在海南的行迹。▲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後世紀念

李綱墓
李綱病逝于福州後,本欲送回故鄉,但是路途遙遠,坎坷難行,故将李綱葬于福建閩侯縣大嘉山南麓。李綱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後花費十幾萬元整修墓園,今李綱墓已具規模,新立有諸多名人名家題跋,如王世襄、史樹青、楊仁恺、鄭乃珖等等;另外還有黃瑞霖親題的“抗侵功業垂青史,經邦清名留人間”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綱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講學倡修的,并為之撰書建祠碑記,後毀。宋景定間(1260年-1264年)遷建于城東行春門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書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書院為府學,祠遂廢。明正統四年(1439年)複建于府學大成殿之東,成化六年(1470年)遷建樵溪四曲之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現址。其後曆乾隆、道光至民國間都有多次修繕。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為“李綱紀念館”。▲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