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冠卿

費冠卿(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後在世)唐代著名的隐士,字子軍,别号征君,青陽縣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進士,居長安待授官職。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馳歸。至家,母已安葬,悲恸欲絕,遂于母墓旁結廬守孝三年。嗣後,隐居九華山劉沖,長慶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費冠卿入京任右拾遺, 婉辭不就,終生絕迹仕途,逝後葬于雞母山拾寶岩。

生平

費冠卿,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的隐士,字子軍,别号征君,青陽縣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進士,居長安待授官職。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馳歸。至家,母已安葬,悲恸欲絕,遂于母墓旁結廬守孝三年。嗣後,隐居九華山劉沖,長慶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費冠卿入京任右拾遺, 婉辭不就,終生絕迹仕途,逝後葬于雞母山拾寶岩。

費冠卿品性高潔,為母親墓盡孝三年之後,築陋室隐居于九華山少微峰下達十五年之久,“驚動國中人”,唐皇室宗族諸侯王、殿院李行修,以倡孝道治國,極力向皇帝舉薦費冠卿,穆宗也認為費冠卿确實是“峻節無雙,清飚自遠”之人,于是征召為右拾遺,費冠卿接诏後歎曰:“得祿養親耳,喪親何以祿為?”堅決不答應,時人以其“征诏不出”,尊為“費征君”,稱其居宅為“費拾遺書堂”、“費征君舊居”,後人如王安石、蘇轍、杜荀鶴多有憑吊,留有石刻,形成劉沖石刻群景觀。

費冠卿擅長詩文,隐居九華山期間,與姚合、張籍、馬載、蕭建、殷堯藩等互有唱和,寫了不少詠吟九華山詩篇。其中與蕭建的互為問答饒有趣味,時禮部侍郎的蕭建是與費冠卿屢屢落榜時結識的朋友,寫詩問九華,費冠卿以詩作“畫”,活脫脫的一幅九華山地圖,成為一時佳話。

《全唐詩》收錄其《不赴拾遺召》、《閑居即事》、《酬範中丞見》、《秋日與冷然上人寺莊觀稼》、《題中峰》、《蒙召拜拾遺書情二首》、《挂樹藤》《枕流石》、《久居京師感懷詩》、《答蕭建》等共11首。費冠卿撰寫的《九華山化城記》,記述了新羅僧釋地藏金喬覺的身世和卓錫九華山的經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他自己所說:“餘閑居(九華)山下,幼所聞見,謹而錄之。”言下之意,他所記下的史事,全是他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曆的記載。正由于是親身見聞,費冠卿的這篇《九華山化城寺記》,曆來受文壇和佛教界的重視,《全唐文》将其全文收錄,足見它擁有“文苑之美”的藝術價值和藝術的高品位成為學者研究九華山的的重要參考典籍。▲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