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号“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轼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

人物生平

困苦童年
大曆三年(768年),韓愈出生。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韓仲卿時任秘書郎。韓愈三歲時,韓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長韓會撫養成人。

大曆十二年(777年),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貶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韓會早逝後,韓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陽原籍安葬兄長,但卻不得久住,隻得随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一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颠沛中度過的。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别人嘉許勉勵。

科舉之路
貞元二年(786年),韓愈離開宣城,隻身前往長安。其間韓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濟)投奔族兄韓弇,以得到河中節度使渾瑊的推薦,卻毫無收獲。

貞元三年(787年)秋,韓愈取得鄉貢資格後再往長安。是年,韓愈在長安落地,生活無所依靠,又傳來從兄韓弇死于非命的噩耗。約在此年末,韓愈因偶然機會,得以拜見北平王馬燧。此間,韓愈得到了馬燧的幫助,後曾作《貓相乳》以感其德。

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間,韓愈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貞元五年(789年),韓愈返回宣城。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終于登進士第。次年,參加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遭遇失敗。同年,韓愈之嫂鄭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陽,為其守喪五個月。

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長安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又失敗。

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仍失敗。期間曾三次給宰相上書,均未得到回複。同年,離開長安,經潼關回到河陽縣,于是前往東都洛陽。

兩入幕府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因受宣武節度使董晉推薦,得試任秘書省校書郎,并出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間,在指導李翺、張籍等青年學文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晉逝世,韓愈随董晉靈柩離境。韓愈剛離開四日,宣武軍便發生兵變,留後陸長源等被殺,軍中大亂,韓愈因先離開而得免禍。韓愈随董晉靈柩至洛陽,其後于二月末抵達徐州。同年秋,韓愈應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之聘,出任節度推官,試協律郎。同年冬,張建封派韓愈前往長安朝正。韓愈談論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回避什麼,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于處理一般事務。

貞元十六年(800年)春,韓愈回到徐州,于夏季離開徐州,回到洛陽。同年冬,韓愈前往長安,第四次參吏部考試。

屢遭貶谪
貞元十七年(801年),通過铨選。次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他曾告假回到洛陽,前往華山遊玩。

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晉升為監察禦史。當時關中地區大旱,韓愈在查訪後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讨,關中餓殍遍地。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韓愈在憤怒之下上《論天旱人饑狀》疏,反遭李實等讒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

貞元二十年(804年)春,韓愈抵達陽山縣就職。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韓愈獲赦免,于夏秋之間離開陽山縣。八月,獲授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

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縣令。當時,魏、郓、幽、鎮四藩鎮各設留守藩邸,暗中蓄養士兵,并窩藏逃犯,意圖不軌。韓愈要揭發他們的違法行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斷他們與百姓往來,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員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任尚書職方員外郎,回到長安。

元和七年(812年)二月,複任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韓愈認為自己才學高深,卻屢次遭貶斥,便創作《進學解》來自喻。宰相看後,很同情韓愈,認為他有史學方面的才識,于是調韓愈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奉命修撰《順宗實錄》。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韓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館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诰。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晉升為中書舍人,此後獲賜绯魚袋。不久,厭惡韓愈的人稱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時,荊南節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禮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淺陋之人,裴锷看望父親時,韓愈在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稱呼裴锷的字。這一說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韓愈因此被改授為太子右庶子。

随征淮西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聘請韓愈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韓愈曾建議裴度派精兵千人從小路進入蔡州,必能擒拿吳元濟。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吳元濟。三軍謀略之士,無不為韓愈惋惜。韓愈又對裴度說:“如今憑借平定淮西的聲勢,鎮州王承宗可用言辭說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緻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書信,叫柏耆執筆寫下後,帶上書信進入鎮州曉喻王承宗。王承宗攝于兵威,就上表獻上德、棣二州,表示服從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後,韓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職刑部侍郎,憲宗便命他撰寫《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當時,李愬率先進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功勞最大,他對韓愈所寫憤憤不平。李愬之妻入宮禁訴說碑辭與事實不符,憲宗便下令磨掉韓愈所寫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刻石為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書左仆射鄭餘慶因谙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對朝廷儀制、吉兇五禮加以修定。韓愈被引為副使,參與修定工作。

谏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谏,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谏,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将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到潮陽後,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相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後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讨厭他太輕率了。”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宰相的态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别郡。”适逢大赦,憲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韓愈抵達袁州。按照袁州風俗,平民女兒抵押給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約期限而不贖回,就由出錢人家沒為家奴。韓愈到後,設法贖出那些被沒為家奴的男女,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于是禁止此種風俗,不許買人為奴。

此年九月,韓愈入朝任國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長安。

出使鎮州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殺害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馬使王廷湊自稱留後,并向朝廷索求節钺。

長慶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

韓愈即将出發時,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元稹說:“韓愈可惜。”唐穆宗也後悔,命韓愈到成德軍邊境後,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于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于是毅然隻身前往。

到鎮州後,王庭湊将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到客房後,将士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王庭湊對韓愈說:“之所以這麼放肆無禮,都是這些将士幹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你有将帥的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

有一士卒手執兵器上前幾步說:“先太師(指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裡。我軍有什麼地方辜負了朝廷,以緻被作為叛賊征讨!”韓愈說:“你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叛亂,後來歸順朝廷,加官進爵,因此,由叛逆轉變而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元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沒有?”衆人回答:“沒有。”

韓愈又說:“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祐當初跟随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後來投降朝廷,現在,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你們都聽說過嗎!”衆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軍不安。”

韓愈說:“但是你們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殘害他家,又是什麼道理?”衆人都稱善。王庭湊恐怕将士軍心動搖,命令他們出去。然後,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成德,想讓我幹什麼呢?”韓愈說:“神策六軍的将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丢棄不管。為什麼你到現在仍包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韓愈一起飲宴,正逢牛元翼逃潰圍出,王庭湊也不追。

晚年生活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韓愈轉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神策軍将士聞訊後,都不敢犯法,私下裡相互說:“他連佛骨都敢燒,我們怎麼敢犯法!”

韓愈任職不久,便因不參谒宦官,被禦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準。二人你來我往,争辯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機奏稱二人關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改職兵部侍郎。不久後,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韓愈為吏部侍郎。

病逝于家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裡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陽。

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并準其從祀孔廟。▲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評價

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均極強的人物。作為文壇領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餘年,聲名塞天”(劉禹錫《祭韓吏部文》);作為作家,他敢為風氣之先,為文為詩氣勢磅礴;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人”,他剛直敢任,人格偉岸,誠為偉丈夫。如此人中鸾鳳,卻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極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許多細微樂趣或煩惱,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韓愈确實是不可多得的曆史人才,他的影響使無數帝王将相相形見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過監察禦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績。但他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内容的骈體文。為文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堅決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故宋人蘇轼對他推崇備至,稱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豐功偉績。▲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主要成就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後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并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一個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别功績。

教育思想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一度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 激勵後進和提攜人才的文章,不失為一位有創造性見解的教育家。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柳宗元曾贊歎說:“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後學,作《師說》,因抗顔為師,愈以是得狂名。”韓愈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主要的有《師說》 《進學解》和《雜說四馬說》等等。在這些文章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命題,認為隻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他還提出了“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裡馬,指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别人才 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韓愈這種識别人才與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舉賢”、裡子“尚賢”思想的新發展,也是對封建貴族那種選人唯貴、用人為親的腐朽思想進行的有力批判。

文學成就
古文運動

文學創作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後世紀念

墓址
主詞條:韓愈陵園、韓愈墓

韓愈陵園(韓愈墓)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裡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

墓冢高大,有磚石圍牆,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明代建築,三進院落,韓愈雕像坐于祠中。始建于公元825年(寶曆元年)。墓地處丘陵地帶,墓冢高10餘米,冢前建有祠堂,計有飨堂三間,門房三間。祠内共有石碑13通,記載有韓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兩株,相傳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間孟縣知縣仇汝瑚碑記:“唐柏雙奇”,左株高5丈,圍1.2丈;右株高4丈,圍1.1丈。

1986年11月,韓愈墓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韓祠

主詞條:韓文公祠(潮州韓愈紀念館)

(潮州韓愈紀念館)(6張) 韓文公祠(即潮州韓愈紀念館),位于廣東潮州市城東筆架山麓,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個多月,把中原先進文化帶到嶺南,辦教育,驅鳄魚,為民衆做了許多好事,被潮人奉為神,潮人并将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鳄溪改稱韓江。

鹹平二年(999年),在通判陳堯佐的倡導下,韓祠建立。祠宇據地高曠,構造古雅,占地328平方米,系雙層垂檐建築。其下層為展覽廳,上層辟為“韓愈紀念館”,閣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韓愈平身石像1尊。内分前後二進,并帶兩廊。後進築在比前進高出幾米的台基上,内供韓愈塑像。堂上有對聯:“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嶺嬌;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諸,于今香火遍瀛洲。”祠内有曆代碑刻36塊,其年代最早者即蘇轼的《潮州韓文公廟碑》,從城南移此,置正堂南牆下。祠内前後二進梁柱,還分懸今人為重修韓文公祠所題寫的匾額。韓祠倚山臨水,肅穆端莊。

1988年,原侍郎亭舊址又新建了“侍郎閣”(因韓愈曾任刑部侍郎)。周圍為曆代韓祠碑刻和韓愈筆迹。饒有趣味的是“傳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種讀法。庭園有碑廊,保存現代名人評價韓愈的書法碑刻。後山腰為侍郎閣,閣前有韓愈石雕頭像,閣内辭為韓愈生平展覽館。

2001年3月5日,韓文公祠被列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韓文公祠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紀念館

主詞條:陽山韓愈紀念館

陽山韓愈紀念館,位于廣東陽山縣境内,這是為了紀念曾任陽山縣令的大文豪韓愈而修建。展廳内挂滿了韓愈在陽山留下的手迹石刻及曆代文人景韓詩文的拓片。展廳内,有一張珍貴的韓愈全身像的拓片。在紀念館内,存有肖炳堃的摩刻附有詩及詩序。▲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轶事典故

叩齒庵
韓愈來到潮州後,有一天在街上碰見一個和尚,面貌十分兇惡,特别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韓愈想這決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長牙。韓愈回到衙裡,看門的人便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一個和尚送來的。韓愈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對長牙,和那和尚的兩隻長牙一模一樣。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并沒說出來,他怎麼就知道了呢?韓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見面交談後,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颠和尚,是個學識淵博的人。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後人為紀念韓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誼,就在城裡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設水布
古時候,潮州韓江裡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紮杉排,一會兒跳下江,一會兒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濕了幹,幹了又濕,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風濕病。于是他們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邊挑水、洗衣服的婦女,看見放排工赤身裸體,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過後,放排工隻好穿上衣服。韓愈來到潮州,聽聞這件事後,他跑到江邊實地查看放排工紮排和放排的情形。韓愈認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濕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後,他便讓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後紮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隻在腰間紮塊布能遮羞就好了。這塊布後來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農民勞動時帶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性情中人
韓愈性格開朗豁達,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發迹或是潦倒,他始終态度不變。年輕時同孟郊、張籍友善,二人聲名地位還不高,韓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贊揚推崇他們。張籍終于得中進士,榮獲官祿。後來韓愈雖然身份顯貴,每當辦完公事的閑暇,便同他們一起談話宴飲,論文賦詩,和過去一樣。而他對那些權豪勢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顧。韓愈很善于誘導勉勵後進,留在家中做賓客對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顔悅色毫不在意。他總以振興名聲教化、弘揚仁義為己任。幫助内外親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吏部開鎖
韓愈曾任吏部侍郎,當時吏部的吏員中令史的權勢最重,因為是吏部過去常關鎖着,等待選補任命的官員不能到吏部來見面。韓愈上任後,将關鎖放開,任憑候選官員出入,他說:“人們之所以怕鬼,是因為見不到鬼;如果能夠看得見,那麼人們就不會怕鬼了。”

鸢飛魚躍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連州知州石炳璋從陽山拓韓愈真迹,将“鸢飛魚躍”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後側的卧龍石上,後有何健的楷書題跋:“韓公大字世罕見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陽山,得四字于土人家,為之勒石。”韓愈“鸢飛魚躍”石刻見于山東濰坊十笏園、廣東潮州韓文公祠、廣西賀州小西湖、肇慶七星岩等地,影響頗廣。

過馬牽山
韓愈到任潮州時,正逢潮州大雨成災,洪水泛濫,田園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視,隻見北面山洪洶湧而來,于是他騎着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勢,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從張千和李萬緊随他的馬後,凡馬走過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為堤線的标志。韓愈插好了堤線,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築堤。百姓聽了十分高興,紛紛趕來,豈料一到城北,就見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條山脈,堵住了北來的洪水。從此,這裡不再患水災了。百姓紛紛傳說:“韓文公過馬牽山。”這座山,後來就叫“竹竿山”。

驅逐鳄魚
韓愈被貶到潮州做刺史時,當時潮州有一條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魚,成為當地一害,許多過江的人都被它們吃了。一天,又有一個百姓遇害了。韓愈憂心忡忡:鳄魚不除,必定後患無窮。于是韓愈下令準備祭品,決定親自去江邊設壇祭鳄。韓愈擺好祭品後,對着江水大聲喊道:“鳄魚!鳄魚!韓某來這裡做官,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們卻在這裡興風作浪,現在限你們在三天之内,帶同族類出海,時間可以寬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還不走,絕對嚴處。”從此,潮州再也沒有發生過鳄魚吃人的事情了。人們把韓愈祭鳄魚的地方稱為“韓埔”,渡口稱為“韓渡”,這條大江則被稱為“韓江”,而江對面的山被稱為“韓山”。

夢吞丹篆
韓愈在年少之時曾有一夢,夢中有一個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強行吞下丹篆,旁邊還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頓時覺得驚恐不已,随即便醒來了。

醒後,韓愈隻覺胃中似乎猶如有物體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記上其中一兩字,筆法非凡。之後得緣見到孟郊,總覺得似曾相識,細想之下才驚奇地發現,孟郊就是那個夢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異人傳》中有記載,在《龍城錄》中的記錄也較為詳細,據說韓愈醒後“筆勢非人間書也。後識孟郊,似與之目熟,思之,乃夢中旁笑者”。

夢事中所講的“丹篆”即為道教咒符之文,常以丹砂書之,筆畫呈雲迥篆書。韓愈明确反對佛教信仰,但頗信道教丹藥。至于道教的符咒之文,實際上并無興趣。對于韓愈夢中會出現“丹篆”,可理解為兩點:第一就是韓愈對文學的追求所産生的夢魇,他追求一種與衆不同的書法,筆勢特别,所以便在夢中以人們常見的“丹篆”顯示了出來;第二可能就是在暗喻韓愈等人所提倡的“古文”意趣,“丹篆”正是根據秦漢古文字大篆小篆之形演化而來的。一個文學家和思想家,其行為思想皆可影響其睡夢中的境況,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關于此夢是韓愈在受人矚目之後對人所講述的,所以也不排除有附加成分。而夢中孟郊在旁拊掌而笑,也當屬鼓勵,而非嘲笑。大概是韓愈潛意識中希望有這樣一位朋友,以至于後來見到孟郊,并與其關系密切後,就很自然地把夢中“拊掌而笑”者同密友孟郊聯系起來了。

誤傳相貌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載:世人畫韓愈像,臉小且美髯,戴紗帽。這其實是南唐的韓熙載,在北宋時還有當時所畫的韓熙載像保存,題詞非常明确。韓熙載谥号文靖,江南人稱之為韓文公,因此世人便誤以為是韓愈。韓愈身體肥胖而少胡須。此後,韓愈配享孔子,各州縣孔廟所畫的都是韓熙載。後世無法辨别,便一直認為韓熙載的畫像為韓愈。

風流成性
據記載,韓愈縱欲且妻妾成群,以緻性功能大為衰退。他經常服用壯陽藥,古代的壯陽藥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韓愈聽他人建議,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雞,等公雞長大後再食雞肉,使公雞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從而間接獲得硫磺的壯陽功效,可是這樣吃多了還是使他死于此。宋陶谷《清異錄》記載:“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但是,“始亦見功,終緻絕命”。

退之投書
據李肇《唐國史補》記載:韓愈曾與客人共登華山,到達山巅後,發現四周險峻異常,估計沒有辦法邁步。在驚恐萬分的情況寫下遺書,發狂大哭。華山所在的華陰縣縣令想盡辦法,才将其救下。

後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遊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後人又于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後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對一哭一笑,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态,并做詩雲: “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介紹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随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随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并關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禦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曆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禦史大夫。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讨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争,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隻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适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韓愈在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他的古文衆體兼備,舉凡政論、表奏、書啟、贈序、雜說、人物傳記、祭文、墓志乃至傳奇,無不擅長,可大緻概括為論說與記叙兩類。其論說文氣勢雄渾,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毀》、《争臣論》、《師說》等;記叙文則愛憎分明,抒情性強,名篇如《送李願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張中丞傳後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等。韓文雄奇奔放,風格鮮明,語言上亦獨具特色,尤善錘煉詞句,推陳出新,許多精辟詞語已轉為成語,至今仍保存在文學語言和人們的口語中。韓詩成就雖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對宋詩影響頗大。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甫)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轼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

本節内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内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