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号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贽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钗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湯顯祖的詩詞>>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後遷居吳縣。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祯卿的詩詞>>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複山人,信陽浉河區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複原職。官至陝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内容。有《大複集》。" 何景明的詩詞>>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号石公,又号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袁宏道的詩詞>>

汪廣洋

"汪廣洋(? ~1379),江蘇高郵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漢族。元末進士出身,通經能文,尤工詩,善隸書。朱元璋稱贊其“處理機要,屢獻忠謀”,将他比作張良、諸葛亮。年少時跟随太祖朱元璋起義反元,被朱元璋聘為元帥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參與常遇春軍務。明朝建立後,先後擔任山東行省、陝西參政、中書省左丞、廣東行省參政、右丞相職務。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劉基案牽連,被朱元璋賜死。著有《鳳池吟稿》、《淮南汪廣洋朝宗先生鳳池吟稿》。《明詩綜》收其詩三十一首。" 汪廣洋的詩詞>>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轼,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祯,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文徵明的詩詞>>

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鳳洲,又号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好為古詩文,始于李攀龍主文盟,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貞的詩詞>>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潛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的詩詞>>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号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顔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複古,《自書詩》師法顔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複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李夢陽的詩詞>>

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号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内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後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禦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時追谥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唐順之的詩詞>>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