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四詠

明代 元鵬

我愛山中春,蒼崖鳥一聲。

桃花源裡住,罕見問津人。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齒肥,樹色麗四野。

我愛山中秋,黃雲稻正稠。

铎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我愛山中冬,冰澌疊亂封。

地爐無品字,一榻冷千峰。

雪窦遊志

元代 鄧牧

  歲癸已春暮,餘遊甬東,聞雪窦遊勝最諸山,往觀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裡下北曳堰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轉之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棟宇。自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凡舟楫往還,視湖上下,頃刻數十裡;非其時,用人力牽挽,則勞而緩焉。初,大溪薄山轉,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雞洞”,相傳鑿石破山,有金雞飛鳴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澀,曳舟不得進,路行六七裡,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絡,田家隐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圖畫中!欲問地所曆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為梁,首尾相齧,廣三尺餘,修且二百跬,獨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廢者,間有誦聲出廊庑,久聽不知何書,殆所謂《兔園冊》耶?漸上,陟林麓,路益峻,則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風起為黃塵,留衣襟不去,他香無是清也。  越二嶺,首有亭當道,髹書“雪窦山”字。山勢奧處,仰見天宇,其狹若在陷井;忽出林際,則廓然開朗,一瞬百裡。次亭曰隐秀,翳萬杉間,溪聲繞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華,多留題,不暇讀;相對數步為漱玉亭,複泉,窦雖小,可汲,飲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為兩。先朝禦書“應夢名山”其上,刻石其下,蓋昭陵夢遊絕境,诏圖天下名山以進,茲山是也。左折松徑,徑達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橋為亭,曰錦鏡,亭之下為圓池,徑餘十丈,橫海棠環之,花時影注水涘,爛然疑乎錦,故名。度亭支徑亦達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詩聲,具觞豆勞客,相與道錢塘故舊。止餘宿;餘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錦鏡出,瀉落絕壁下潭中,深不可計。林崖端,引手援樹下顧,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練,觸崖石,噴薄如急雪飛下,故其上為飛雪亭。憩亭上,時覺沾醉,清談玄辯,觸喉吻動欲發,無足與雲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羨衍,山林所環,不異平地。然側出見在下村落,相去已數百丈;仰見在山上峰巒,高複稱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視山址環湊,不見來路。周覽諸山,或绀或蒼;孟者,委弁者,蛟而躍、獸而踞者,覆不可殚狀。遠者晴岚上浮,若處子光絕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動人;凡陵登,勝觀花焉。  土人雲,又有為小雪窦,為闆錫寺,為四明洞天。餘興亦盡,不暇登陟矣。

黃山道中

金朝 趙沨

小榖城荒路屈盤,石根寒碧漲秋灣。

千章秀木黃公廟,一點飛雪白塔山。

好景落誰詩句裡,蹇驢馱我畫圖間。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厭乘興數往還。

清江引·立春

元代 貫雲石

金钗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将春到也。

舟中夜起

宋代 蘇轼

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雞鳴鐘動百鳥散,船頭擊鼓還相呼。

行台閑詠

明代 石玠

清于池水淨于苔,會府潭潭暫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雲滿眼杏将開。

榆關道路猶堪走,麟閣功勳豈易陪。

莫信蓬萊相離遠,塞鴻多自日邊來。

夜泉

明代 袁中道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唐代 李白

飄飄江風起,蕭飒海樹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輕舟。

月随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

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複聽菱歌愁。

岸曲迷後浦,沙明瞰前洲。

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唐代 李白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落景轉疏雨,睛雲散遠空。

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

石鏡挂遙月,香爐滅彩虹。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經炀帝行宮

唐代 劉滄

此地曾經翠辇過,浮雲流水竟如何?

香銷南國美人盡,怨入東風芳草多。

殘柳宮前空露葉,夕陽川上浩煙波。

行人遙起廣陵思,古渡月明聞棹歌。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