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号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别号雪溪。金代遼東人(今營口熊嶽),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曆官州縣,仕至翰林修撰。文詞淵雅,字畫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詞作十六首,以幽峭綿渺見長。" 王庭筠的詩詞>>

丘為

"丘為,蘇州嘉興人。事繼母孝,常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緻仕,給俸祿之半以終身。年八十馀,母尚無恙。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緻仕官給祿,所以惠養老臣,不可在喪而異,惟罷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與劉長卿善,其赴上都也,長卿有詩送之,亦與王維為友。詩十三首。" 丘為的詩詞>>

鄭遨

"鄭遨(866-939),字雲叟,唐代詩人,滑州白馬(河南滑縣)人。傳他“少好學,敏于文辭”,是“嫉世遠去”之人,有“高士”、“逍遙先生”之稱。" 鄭遨的詩詞>>

魏承班

"約公元九三O年前後在世字、裡、生年不詳死于925年五代時許州人,約後唐明宗長興初前後在世,據當代學者考證,死于前蜀敗亡之際。父魏宏夫,為蜀王建養子,賜姓名王宗弼,封齊王。承班為驸馬都尉,官至太尉。國亡,與其父同時被殺。承班工詞,豔麗似溫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見《唐五代詞》)。 元遺山曰:魏承班詞,俱為言情之作。大旨明淨,不更苦心刻意以競勝者。" 魏承班的詩詞>>

袁袠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歲。五歲知書,七歲賦詩有奇語,廿四歲鄉試解元,明年考進士,張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賞識,力主取他為狀元。但其餘考官誤以為這份考卷出于他的黨羽之手,就共同商議,把他壓低為二甲一名進士。榜發後,張璁見到袁袠,道出緣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謝,更不答理,張璁大怒。後來袁袠主持河南鄉試,以選拔得人著稱。" 袁袠的詩詞>>

盧僎

"[唐](約公元七〇八年前後在世)字不詳,相州臨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中宗景龍中前後在世。自聞喜尉入為學士。終吏卻員外郎。馔工詩,所作今存十四首。(見《全唐詩》)" 盧僎的詩詞>>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儀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争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的詩詞>>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李治的詩詞>>

李廓

"李廓,官宦之家,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程之子。唐(約公元八三一年前後在世)代隴西人,字号不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後在世。少有志功業,而困于場屋。工詩,與賈島友善。少有志功業,與賈島友善。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年)舉進士第。調司經局正字。出為鄂縣令。累官刑部侍郎,颍州刺史。(公元八五三年前後)拜武甯節度使,不能治軍。補阙鄭魯奏言:“新麥未登,徐必亂”。既而果逐廓。廓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大中中,終武甯節度使。" 李廓的詩詞>>

劉弇

"劉弇(1048-1102)字偉明,号雲龍,安福(今屬江西)人。元豐進士。知嘉州峨眉縣,改太學博士。元符中,進南郊大禮賦,除秘書省正字。徽宗時,改著作佐郎、實錄檢讨官。崇甯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傳。著有《龍雲集》三十二卷,詞有《彊村叢書》本《雲龍先生樂府》一卷。" 劉弇的詩詞>>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