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光

"仲光字景溫,号肯堂,崇安人。開禧元年(1205)進士。官汀州、雷州教授。有肯堂集,不傳。" 李仲光的詩詞>>

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詩人。字子西,人稱魯國先生。眉州丹棱(今屬四川眉山市丹棱縣)唐河鄉人。哲宗紹聖(一○九四)進士(清光緒《丹棱縣志》卷六),徽宗大觀中為宗子博士。經宰相張商英推薦,授提舉京畿常平。商英罷相,庚亦被貶,谪居惠州。後遇赦北歸,複官承議郎,提舉上清太平宮。後于返蜀道中病逝。" 唐庚的詩詞>>

錢公輔

"錢公輔(1021~1072),字君倚,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宋代詩人。少從胡翼之學,有名吳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宋詩拾遺》卷四)。曆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英宗即位,谪滁州團練使。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知鄧州,複知制诰,知谏院。熙甯四年(1071),由知江甯府徙知揚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書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錢公輔的詩詞>>

李敬方

"生卒年不詳。籍貫不詳。唐代詩人。穆宗長慶三年【823】進士。文宗太和【827-835】間,曾任歙州【安徽省歙縣】、台州【今浙江省臨海縣】刺史。著有《李敬方詩》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 李敬方的詩詞>>

吳少微

"唐代文學家。新安(今安徽黃山休甯)人。字仲材,号遂谷。生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癸亥八月十三日,卒于明皇天寶八年(750年),與夫人朱氏合葬休甯石葉山(後改名鳳凰山)。神龍二年(706)三月,加谟去世,病中少微,聞訊大恸,賦詩哀憚,不久亦卒。與加谟、谷倚,皆以文詞著稱,譽為“北京三傑”。少微所作《崇福寺鐘銘》,尤為時人所推重。著錄有集十卷,已散佚。《全唐文》收錄其《為并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等六篇文。《全唐詩》收錄其《哭富加谟》、《長門怨》、《古意》等詩六首。" 吳少微的詩詞>>

王駕

"王駕(851~ ?),晚唐詩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後棄官歸隐。與鄭谷、司空圖友善,詩風亦相近。其絕句構思巧妙,自然流暢。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贊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間,浸漬益久,五言所得,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 王駕的詩詞>>

盧士衡

"盧士衡(?~?),字号不詳,疑為江南人。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黃仁穎榜進士第三人(即探花)。盧士衡曾遊天台、鐘陵。在《全唐詩》中有盧士衡詩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曉窗聞法鼓,幾同寒榻聽疏鐘。别來知子長餐柏,吟處将誰對倚松。”另有《靈溪老松歌》、《遊靈溪觀》、《花落》、《鐘陵鐵柱》、《僧房聽雨》、《題牡丹》。寄情花草山水之間。據記載有“集一卷,今不傳”。另有盧士衡詩二首補遺。分别為《松》和《再遊紫陽洞重題小松》。?著有《盧士衡集》一卷。" 盧士衡的詩詞>>

韋嗣立

"韋嗣立(654—719),唐代詩人。字延構,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人,武則天時任萊蕪縣令。韋思謙子,韋承慶弟。少舉進士,任雙流令,政有殊績。武後、中宗時,曆位鳳閣侍郎、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參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中宗景龍時任兵部尚書。韋嗣立因與萬年(今西安市舊城一帶)人韋後同姓,曾奉诏附韋後屬籍。韋後臨朝亂政,為玄宗所殺,韋嗣立為此受到株連,徙往陳州,死後追谥為“孝”。" 韋嗣立的詩詞>>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近代詞人、學者、維新派思想家。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雲閣(亦作芸閣),别号純常子、羅霄山人、芗德。江西萍鄉人。出生于廣東潮州,少長嶺南,為陳澧入室弟子。光緒十六年(1890年)榜眼。1898年戊戌政變後出走日本。1904年逝世于萍鄉。" 文廷式的詩詞>>

上官昭容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随母鄭氏配入内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着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上官昭容的詩詞>>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