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于克勞塞維茨《戰争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将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争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産之一。

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尉缭子》一書,對于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曆代都頗有争議。一說《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隐士,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錄于《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缭》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缭》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缭子》殘簡,說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于戰國時代。

吳子

  《吳子兵法》,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著,戰國末年即已流傳。《吳子》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有關思想,在曆史上曾與《孫子》齊名,并稱為“孫吳兵法”,因而為曆代兵家所重視。

素書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借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孫膑兵法

  《孫膑兵法》是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孫膑兵法》古稱《齊孫子》,作者為孫膑,傳說他是孫武的後代,在戰國時期生于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陽谷、鄄城一帶),曾和龐涓一塊兒學習兵法。

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這無論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産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并一再刊行,廣為流傳。

将苑

  《将苑》是中國古代一部專門讨論為将之道的軍事著作,又稱《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書》、《武侯心書》、《新書》、《武侯新書》等。此書宋代稱《将苑》,明代始改稱《心書》,如《經籍志》;或《新書》,如陶宗儀《說郛》;也有稱《将苑》的,如《百川書志》。《漢魏叢書》雖于書名題作《心書》,而篇章标題中間有《新書》字樣。現存版本中,這幾種稱謂都有,核其内容,雖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緻的,是同書異名。

六韬

  《六韬》又稱《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書。中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缜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争和各方面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司馬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于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馬穰苴兵法》。”《司馬法》流傳至今已兩千多年,亡佚很多,現僅殘存五篇。但就在這殘存的五篇中,也還記載着從殷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古代作戰原則和方法,對我們研究那個時期的軍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