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鸠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鸠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禅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禅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诏有司令義學沙門诠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彙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地藏經

  《地藏經》,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

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内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四十二章經》論其勝義,蓋有四端:一、辭最簡馴,二、義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傳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觀察于佛,則佛之全體大用明。

無量壽經

  佛教經典。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二卷,曹魏康僧铠譯。

  淨土三經之一。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衆生往生彼國等事。此經前後有十二譯,存五譯、失七譯,會集、節略本四本。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衆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穢不堪等内容。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

  《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宣講内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華嚴經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 (梵文 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曆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于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楞伽經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其譯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實叉難陀。各譯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更接近本經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我們也以四卷本為工作底本。針對佛僧對話,散文與詩句相互交叉的特點來進行标點和分段。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