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于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曆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幹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于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已有多種外語譯本。

三字經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産,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内容涵蓋了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于曆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曆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

百家姓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千字文

  南朝梁武帝時期(502 —549 年),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皇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字,編纂成文,是為《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來不得有所重複,但周興嗣在編纂文章時,卻重複了一個“潔”字(潔、絜為同義異體字)。因此,《千字文》實際隻運用了999字。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産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轶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轶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左傳

  《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叙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國叙事散文的成熟。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大學章句集注

  《大學章句集注》是由宋代哲學家、思想家朱熹所著。是朱熹對《大學章句》的注釋,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四書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書上升為儒家經典的地位以後,諸多注解中最有權威和影響最大的一種。

上一页 跳转: 下一页